查看原文
其他

揭秘缅甸华人为何放弃“汉族”身份?

缅甸之声 2019-06-02


注: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

缅甸身份证有多种,持有粉色身份证的人才是“真正的缅甸公民”

此前,缅甸移民局发布了一则通告,批准缅甸掸邦北部大勐稳(Tarmoenye)的几万名世代保持汉族的习俗的华人,以“缅族”身份加入缅甸籍。这一“弃汉改缅”之举,引起了不少非议,被部分国内网民指责为“数典忘祖”。

如果了解华人在缅甸的历史遭遇及现实境况,大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非议了。

缅甸朝野对华人心存成见,有复杂的历史、军事、经济、政治原因

历史原因:国军残部入缅、1967年排华事件等,让缅甸对华侨心存芥蒂

军事原因:缅共问题,一度使缅甸军政府对中国、华侨极不信任

中缅至1971年实现关系正常化。但缅甸高层对中国依旧充满不信任。他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对缅共的平叛战争视为“反对外来入侵者及其代理人的战争”。缅甸的丹顶准将即在回忆录说,“因为得到某个邻国的掩护,我们面对的叛乱者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任何帮助,包括人力、武器、军事训练,以及战场指挥的顾问。”在这种两国关系下,华侨依旧还是被猜忌的对象。

经济原因:1988年后,华人经济地位上升,缅族人因落差而心生怨念

进入80年代,缅共失势,中缅关系得到根本改善。缅甸新军政府这时由于受到西方制裁,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后,只能向中国靠拢,加大对华贸易。以云南籍、福建籍为主的华人借助语言等优势,主导了中缅边境贸易,经济地位得到迅速提升,以至有缅族学者说,“中国人对曼德勒和缅甸北部的控制, 事实上是在重复殖民时期英国人殖民缅甸的经济后果”。90年代以后, 华人经济在缅甸私营经济中, 已和缅甸人、印度人持平,各占1/3左右。

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,在上世纪90年代初,这里就有约100万来自云南等地的非法移民,约占总人口的30%,因此有人说,“过去只有第80大街是唐人街,现在几乎曼得勒都是唐人街了。”这种贫富差距,以及华人数量的增多,都加大了缅甸民间对华人的不满。

政治原因:民主化后,民众不满缅甸军政府的外交政策,迁怒于中资项目和华人

云南人常常去的佛寺,同时融合了会馆,地处于曼德勒市

自60年代至今,缅甸长期用法律政策限制华人成为“百分百公民”

华人在政治上是二等公民,没有被选举权,不能合法成立社团。

中国改革开放后,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缅甸政府和民间的这种“反华”情绪。如对缅甸华侨问题,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于1985年访缅时承认,“中缅关系曾经一度受到我国内部问题的波及”,重申“文革”前的侨务政策,“鼓励侨胞自愿加入所在国国籍”,那么凡是入籍缅甸的华侨,“就是缅甸公民,应该效忠缅甸,尽到缅甸公民的职责”。到1988年奈温倒台时,官方统计的80多万华侨大多数都已入籍,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只还有73272 人。

虽然华侨获得了缅甸国籍,成为缅甸公民,但并不能享受和原住民一样的权利。1982年颁布的《缅甸公民法》,将缅甸公民分为“真正的缅甸公民”、“客籍公民”和“归化公民”三类。其中客籍公民指的是“在独立前移居缅甸,根据1948年颁布的法律申请过入籍,并符合该法律规定的条件者”;而归化公民指此前没有申请过入籍者。客籍公民和归化公民“他们本身及其儿子和孙子三代人保持安分守己”,才有可能成为拥有完全公民权利的“真正的缅甸公民”。此后缅甸政权几经变更,但这一公民法被一直沿用。1989年缅甸使用的新身份证有粉色、蓝色和绿色三种颜色,分别代表不同公民类型。

后来缅甸放开私营经济,华人依旧面临朝不保夕的困境。1979年,很多华人经营的土产店和土产交易所收到通知,说他们虽然是缅甸公民,但不是三代正统缅族,拒绝给他们更新执照,要求下个月起停业。后来在联合国,以及中国驻缅大使的干预下,缅甸政府才取消了这个强制措施。

缅甸对华人的歧视是毫不隐晦的。在奈温看来,那些离开缅甸后,并没有回国的印度人和华人,在新加坡、香港、美国等地,会和留缅的亲属“互相串通,非法偷运我国商品出镜,搞走私活动”。因为知道“他们有这种唯利是图的毛病”,所以“不能让他们留在能左右国家命运的机构里”“不能允许他们成为百分之百公民”,只能给印侨、华侨谋生的基本权利。

综而言之,自50年代至今,华人、华侨在缅甸长期处境艰难。惟有通过改变身份,才有可能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,让经济利益有所保障。这也是大勐稳华人选择以“缅族”身份入籍的核心原因。

汶川地震后,缅甸华人踊跃捐款

注: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

更多新闻



欢迎向缅甸之声投稿,凡与缅甸相关的人和事、照片均可!一旦入选有奖金喔!




加微信号:MD-ZWW1,备注:投稿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